中新網(wǎng)重慶新聞7月18日電 近日,兩江公安民警發(fā)布十類常見電信網(wǎng)絡詐騙,提醒市民謹防電信防網(wǎng)絡詐騙。
常見詐騙一:網(wǎng)絡游戲產(chǎn)品虛假交易類
詐騙分子在游戲的聊天界面、或者各個網(wǎng)游賬號交易平臺尋找有出售游戲賬號或裝備需求的受害者,并添加對方為QQ、微信好友,確認交易流程。然后通過發(fā)送虛假資金入賬截圖,讓受害者誤以為交易成功,再以各種理由讓受害人添加虛假“客服”的聯(lián)系方式、或者進入詐騙分子偽裝的虛假交易平臺。隨后,詐騙分子會偽裝成平臺“客服”,以“賬號提現(xiàn)失敗”、交納“保證金”“賬號被凍結”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反復轉賬,直至受害人察覺自己被騙。
常見詐騙二:刷單返利類
詐騙分子通過電話、短信、網(wǎng)絡社交平臺等渠道發(fā)布虛假廣告信息,打著“贈送福利”“招聘兼職”等幌子,吸引受害人“上鉤”,一旦有人前來詢問,就立即將其拉入“做任務”的QQ、微信群。在“任務群”中,詐騙分子會用“無需本金、不用墊付”的“小額任務”當誘餌,讓受害人先小賺幾筆,以此獲得受害人的信任。隨后,詐騙分子會發(fā)布“升級任務”,引誘受害人虛假刷單APP,反復轉賬墊資做任務,但受害人的APP賬戶中顯示的金額僅僅只是虛擬數(shù)字,當受害人完成任務想要提現(xiàn)時,就會遇到重重障礙。詐騙分子會以“信譽積分不足”“刷單額度不夠”“賬戶被凍結”“三連單”等理由,誘導受害人加大投入,從而騙取更多資金。一旦受害人意識到被騙,詐騙分子就會斬斷一切聯(lián)系。
常見詐騙三:虛假投資理財類
詐騙分子通過電話和互聯(lián)網(wǎng)找到有投資理財需求的群體實施精準詐騙(主要途徑有:依靠各類社交和視頻軟件尋找受害人并建立聯(lián)系、發(fā)布股票外匯等投資理財信息尋找目標人群、通過婚戀交友平臺確定婚戀關系騙取信任等)。隨后詐騙分子會誘導受害人到第三方投資平臺進行投資。這些投資網(wǎng)站已經(jīng)被詐騙分子掌控,能夠隨時控制后臺數(shù)據(jù)。一些詐騙分子還會以各種理由先讓受害人操作他自己的賬號,并讓受害人看到在該網(wǎng)站投資的高額收益。等到受害人相信在這些平臺投資真的能掙錢后,詐騙分子就會以各種理由誘導受害人進行大額投資。一旦受害人投入大量資金,詐騙分子就會操縱平臺數(shù)據(jù),阻止受害人提現(xiàn),并以繳納“保證金”“個人所得稅”等理由,要求受害人連續(xù)轉賬。
常見詐騙四:冒充電商客服退款理賠類
詐騙分子會冒充電商平臺客服,謊稱受害人網(wǎng)購的商品出現(xiàn)問題,以退款、理賠、退稅等理由,要求受害人私下添加“理賠客服”的微信、QQ,并讓受害人下載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通過“屏幕共享”,騙取受害 人的銀行卡號、密碼、手機驗證碼,再將受害人卡里的資金全部轉走。或者直接以繳納“保證金”、解除“征信風險”、開啟“退款通道”為由,誘導受害人轉賬匯款。
常見詐騙五:虛假征信類
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受害人的個人信息,再打電話冒充銀行、網(wǎng)貸、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平臺的工作人員,將受害人的個人信息告知受害人,以取得受害人的信任。然后詐騙分子會聲稱要幫助受害人注銷“貸款逾期記錄”、消除“支付類平臺不良記錄”,注銷“學生貸賬戶”,用不及時處理就會影響個人征信的手段進行恐嚇,引起受害人的內(nèi)心恐慌。緊接著詐騙分子就會聲稱只要受害人按照他的指示進行操作,就可以消除不良征信記錄,從而誘導受害人轉賬匯款;蛘咭笫芎θ嗽诟鞣N網(wǎng)貸平臺貸款后,將錢轉賬至詐騙分子提供的銀行賬戶。
常見詐騙六:虛假網(wǎng)絡貸款類
詐騙分子通過短信、電話和各種社交軟件發(fā)布虛假貸款廣告,將自己偽裝成正規(guī)的金融機構獲取受害人信任。等到受害人在詐騙分子提供的虛假APP內(nèi)辦理貸款業(yè)務后,詐騙分子冒充的APP“客服”會聲稱受害人的個人信息填寫錯誤,需要轉賬支付“解凍費”才能辦理貸款業(yè)務。當受害人轉賬匯款后,詐騙分子還會以“驗證信譽”“開啟提款通道”“繳納保證金”等理由要求受害人繼續(xù)轉賬;蛘咭灾笇Р僮鳛橛桑笫芎θ碎_啟“屏幕共享”,一旦受害人將自己的屏幕共享給他人,也就意味著受害人操作手機的一切行為、屏幕上顯示的所有內(nèi)容都呈現(xiàn)在詐騙分子的眼前,詐騙分子會趁機獲取受害人的銀行卡號、密碼、手機驗證碼,將受害人銀行卡里的錢全部轉走。
常見詐騙七:冒充公檢法類
詐騙分子會打來電話,自稱是某市公安局“民警”,告知受害人涉嫌違法犯罪,需要受害人積極配合,在交談過程中,詐騙分子會不斷恐嚇受害人:由于案件涉及機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隨后,詐騙分子會添加受害人的社交賬號好友,向其展示偽造的“警官證”“逮捕令”等虛假文件證件,或者讓受害人點開詐騙分子偽造的“虛假網(wǎng)站”,查看“自己的涉案信息”,從而騙取受害人的信任。然后,詐騙分子會聲稱需要進行“資金核查”,要求受害人把卡內(nèi)的資金轉到指定的“安全賬戶”,或者要求受害人開啟“屏幕共享”,將所有資金匯集到一張銀行卡,然后詐騙分子通過“屏幕共享”騙取受害人的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等信息后,將該張銀行卡的存款全部轉走。
常見詐騙八:注銷VIP、代理商類
詐騙分子會冒充一些電商平臺的“客服”,聲稱誤將受害人升級為“VIP會員”、授權為“代理商”或已辦理“商品分期”等業(yè)務,以如不取消上述業(yè)務將產(chǎn)生額外扣費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手續(xù)費”“認證金”、轉賬“刷流水”,或者誘導受害人開啟“屏幕共享”,騙取受害人的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從而盜取銀行卡內(nèi)的存款。
常見詐騙九:冒充熟人類
詐騙分子會通過網(wǎng)絡黑產(chǎn)交易鏈等不法渠道,或通過向他人電腦、手機植入木馬病毒等不法方式,非法獲取受害人的個人信息,并對其加以組合配套,為其冒用他人身份實施詐騙創(chuàng)造條件。然后再通過盜號或其他方式假冒他人身份,根據(jù)被冒用身份者與受害人之間親屬、朋友、同學、同事等不同的社會關系,有針對性地編造“代買機票”“交學費”“代充話費”“募捐”“遇事故需救治或賠償”“病重需手術”“幫接收退款”等虛假事由,利用受害人對被冒用身份者的關懷與信賴,使其陷入錯誤認識,從而騙取受害人的信任。而詐騙分子為增強自身詐騙行為的迷惑性,往往會通過偽造虛假收付款證明、合成虛假語音片段、制作虛假的病歷等證明材料,降低受害人的心理防備,加深受害人的錯誤認識,繼而要求受害人向其進行轉賬。
常見詐騙十:虛假購物類
詐騙分子會在微信群、朋友圈或網(wǎng)絡購物平臺上發(fā)布出售低價商品、提供各種生活技能服務的信息。在吸引到有購買意愿的受害人后,詐騙分子會以各種理由要求添加受害人的微信或QQ,脫離平臺進行交談。然后詐騙分子會向受害人發(fā)送虛假付款鏈接,誘騙受害人到虛假交易平臺上付款。當受害人付款后,發(fā)現(xiàn)對方并未發(fā)貨、或者并未提供服務時,詐騙分子還會偽裝成平臺“客服”,以收取“定金”“保證金”“貨物被扣要交罰款”等理由,誘騙受害人反復轉賬。
民警提示:電信網(wǎng)絡詐騙防不勝防,市民要時刻提高警惕,切勿輕易向陌生銀行賬戶轉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