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微信小程序<重慶新聞網(wǎng)分享圖制作工具>掃碼
請用微信掃一掃分享
兩江新區(qū)開學第一課 師生爭做中國文化傳承人
2024年2月20日 16:39 來源:中新網(wǎng)重慶

  中新網(wǎng)重慶新聞2月20日電 唱川江號子,尋訪川劇非遺,讀兒童哲學經(jīng)文,沉浸式打卡博物館、川劇院……2月19日晚8點,兩江新區(qū)2024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暨“行走的思政課”上線開課。

圖為兩江新區(qū)2024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暨“行走的思政課”上線開課。課程截圖
圖為兩江新區(qū)2024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暨“行走的思政課”上線開課。課程截圖

  此次開學第一課由兩江新區(qū)宣傳部、教育工委、關工委主辦,兩江新區(qū)星湖學校承辦。

  全區(qū)中小學幼兒園師生及家長在線上共上一堂課,從校園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探尋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筑牢巴渝精神的脊梁柱,護文明之火種,傳永續(xù)之文脈,振時代之精神。

圖為兩江新區(qū)2024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暨“行走的思政課”上線開課。課程截圖
圖為兩江新區(qū)2024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暨“行走的思政課”上線開課。課程截圖

  開學第一課通過國家篇、重慶篇、兩江篇、校園篇,帶領師生走進重慶三峽博物館探尋巴渝文化、三峽文化、革命文化,走進位于兩江新區(qū)的重慶市川劇院尋訪身邊的藝術家,與川江號子傳承人面對面,讓悠久的文明、絢爛的文化滋養(yǎng)青少年。

  課堂開場的國家篇以學生親身實踐的假期和春晚為引子,引入主題尋找身邊的中國文化。通過《山河詩長安》《中華頌》等春晚精彩節(jié)目回顧,讓學生感受絢爛多彩的中國文化,拉近學生與文化之間的距離。

圖為兩江新區(qū)2024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暨“行走的思政課”上線開課。課程截圖
圖為兩江新區(qū)2024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暨“行走的思政課”上線開課。課程截圖

  重慶篇將三峽博物館化為生動的課堂,帶領學生尋找重慶革命文化、巴渝文化、三峽文化、抗戰(zhàn)文化、統(tǒng)戰(zhàn)文化和移民文化六大文化。

  其中,在三峽文化展區(q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川江號子榮譽傳承人藺承新和學生共上一堂文化課,學習川江號子,傳承非遺文化。在“重慶:城市之路”展廳,師生共同參觀江姐的《托孤遺書》,感受紅巖文化。大家還走進川劇院,與江姐扮演者沈鐵梅老師交談,學習川劇、體驗非遺之美。

圖為兩江新區(qū)2024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暨“行走的思政課”上線開課。課程截圖

  在兩江篇中,師生循著文化的腳步,觸摸著厚重的城墻,走進抗戰(zhàn)遺址多功城了解歷史文化的厚重,走進照母山“孝”文化感受“百事孝為先”的經(jīng)典傳承,感受從歷史中走來的兩江。此外,師生還在禮嘉智慧公園體驗和感受傳統(tǒng)文化與科技智慧相結合的《畫游清明上河》。

  在校園篇中,師生開啟兒童哲學啟蒙課程,學習和傳承優(yōu)秀文化經(jīng)典;演繹《唐詩里的中國》,感受中國古詩詞的魅力,從小學經(jīng)典,爭做中國文化的傳承人。

  “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我被祖國深厚的歷史文化震撼了,尤其是第一次這么深入地了解重慶的歷史文化。”星湖學校三年6班的陳紀熹說,我們每一代人都應該了解、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把它發(fā)揚光大。

  “我們每個人都是中國文化的小小傳承人,我要從小事做起,比如多讀一些中國傳統(tǒng)故事書,多學習一些中國的詩歌和書法。我還要把這些美麗的故事和文化分享給我的家人和朋友,讓他們也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碧鞂m殿學校四年4班的楊晨熙說。

圖為兩江新區(qū)2024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暨“行走的思政課”上線開課。課程截圖
圖為兩江新區(qū)2024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暨“行走的思政課”上線開課。課程截圖

  重光小學二年6班的李雨芮在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后,還寫了一首小詩:“走進歷史長河,三峽故事流淌,戲曲旋律輕揚,穿越時空回響。川江號子激昂,祖先智慧閃光,文化傳承使命,童心共擔榮光。學思想,習文化,小使者行路上,中華文化璀璨,永遠傳承不息長……”

  陪同孩子一起觀看開學第一課的家長們也受益匪淺!伴_學第一課讓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這是一種能勇敢走出去,亦能驕傲走回來的文化自信,是我們作為家長,要和孩子們共同學習和深入了解的歷史畫卷”“我們的孩子在學校里學到的不僅僅是課本知識,更是一種修養(yǎng)和品質,一種認同和自信”……

圖為兩江新區(qū)2024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暨“行走的思政課”上線開課。課程截圖
圖為兩江新區(qū)2024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暨“行走的思政課”上線開課。課程截圖

  參與錄制開學第一課的星湖學校教師程吉永直言這次開學第一課是一次教學相長的課,通過備課,對中國文化滋養(yǎng)下的重慶文化、兩江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通過上課,提升了自己多方面的知識,收獲了超越上課本身的精神成長。

  天宮殿學校教師童玉涵被其中川江號子背后的歷史故事所感動,“‘開山通海興渝州’,我們兩江人篳路藍縷的奮斗正是其生動寫照;‘筑牢巴渝精脊梁、延續(xù)巴渝歷史文脈’,正是我們教育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完)

【編輯:馬佳欣】